马克思主义∙大家讲坛(第51期):廓落与媒介哲学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22-04-22浏览次数:95

4月20日上午,我院第51期“马克思主义•大家讲坛”于线上成功举办。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张先广教授应邀作题为“廓落与媒介哲学”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王锟教授主持,我院二百余名学生积极参加。

本次讲座,张教授引入“廓落”这一概念,从间性论的角度理解媒介哲学,并围绕“媒介作为廓落”这一核心观点进行细致阐述。

对于“廓落”这个意象性的哲学概念,张教授指出,“廓落”一词出自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希腊语为χρα(khôra或chôra),一般可以解释为容器(receptacle)、子宫(uterus)、筛子(sieve)。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张教授侧重于将“廓落”理解为筛子。筛子形同面纱,具有两面性和辩证性特征,可以选择一些讯息的同时也可以过滤掉一些讯息,显示出一些讯息的同时也可以隐藏掉一些讯息。为更好理解“廓落”概念,张教授进一步指出,任何起筛子作用的东西都堪称廓落。廓落是一个起筛滤作用的间性机器,兼有接受和创造两方面的功能。廓落是奇怪的活物,是混沌与宇宙的分际,是混沌借以产生的母体;是无和有之间的媒介,是无中生有的场所。

随后,张教授从媒介视角切入,分析了当下“数字时代的烦恼”与“数字时代的希望”两方面内容。张教授表示,在信息时代,充斥着冗余性、骚扰性、操纵性“信息”。这些伪信息影响着大众的认知控制系统,造成烦恼和焦虑,使之无法主导自己的生活。“数字时代的烦恼”,归根结底,是脑廓落的问题,即筛子的功用是否完备。张教授认为,人脑与智能媒介组成的复合廓落的功能何以完备是解决“数字时代的烦恼”的关键。廓落具有创造的功能,复合廓落的功能何以完备意味着如何进行负熵的创造。由此,张教授提出了内、外两方面的解决方案。由内,可以进行禅修,修身养性,以提高自身的定力,排除干扰;由外,则主要依靠技术层面提供解决方案。继而,张教授以捷克的媒介哲学家弗鲁塞尔的“室内乐”的隐喻为例,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通过交流可以打破闭合的反馈环和信息茧房,进而产生负熵,而这便是“数字时代的希望”。

在张教授看来,数字时代的智能媒介具有两面性。通过对“装置”进行哲理性思考,张教授指出智能媒介实为控制机器,是一种程序、技术上的控制,随之而来的是职能主义和装置集权主义,极大造成了人类情感的缺失和创造性的缺失。在等级森严的生存境况中,装置反而成为了唯一有自主性的,站在顶层的存在。而通过对话能够将装置进行重新编程,并由此提出了“反装置”“元装置”的概念。张教授以《易经》为例对此概念进行解释,其内涵为结构简单、功能复杂的决策工具。这种决策工具作为筛子可以化繁为简;作为反装置可以克服人的心理盲区;作为元装置则包含着“理”。张教授从内家功夫与外家功夫两方面,提出了应对智能媒介的伦理处方。内家功夫的目的是恢复自有的廓落之神性,外家功夫的目的是重新部署智能媒介,促成“室内乐”的发生,进行人性化的人工智能设计,以媒介生态提升精神生态。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伦理问题,是方法论与道义论的重新结合。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与张教授开展了热烈探讨,张教授一一做出解答。同学们关心的话题主要围绕当前社会环境下创造性廓落的产生何以可能等问题。对此,张教授认为应该先成就自己,再改造社会。拒绝标准化的社会,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自我,提高异质化的可能性,拒绝极端的竞争意识。我们不仅是不同于对方,而且要为了对方而不同,产生差异化,才能有互补性。

讲座最后,王锟老师对张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他认为廓落、间性等全新概念的提出给予了大家许多思考与启发,为我们解决信息时代的精神困境与创造性思维缺失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观察视野与解决思路。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感受到了用一种生命去点亮、感染另一种生命的珍贵与浪漫。望我院学子能够充盈自我,警惕数字时代带来的阅读的碎片化、情感的同质化、思考的瞬间化,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多与老师同学展开沟通交流,搭建起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廓落。

(胡刘昱洋 戎兰兰)